伍舒芳是重庆一家有着320多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药号。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清朝太学士伍宏宪创建伍舒芳香室,主要经营中草药、香料、芳泽可亲(脂粉)等,寓含“舒畅芳香”之意。因其所制售的伍舒芳膏药名播九州,到民国及新中国成立初期,一度也同时使用“伍舒芳膏药店”这个名称。

(伍舒芳文物,现存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元朝的辽阔疆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形成了文化的多元化和开放性,大量西域高人进入中原,带来先进的天文学、医药学,据史书记载,元朝时期,不少西域人内迁中原,从事膏药、香料等的生产经营。据《伍氏家谱》记载,伍宏宪的始祖为伍儒,字德全,原籍西域撒马尔罕(今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撒马尔罕城),精通天文、历法,元朝末期进入中原,居住在北平地区(今北京)。古代中国几千年来都是农耕社会,天文、历算一直备受历朝历代皇帝的推崇,一部准确的历法对经济生活和军事行动影响重大深远,因伍儒在协助朱元璋打败元朝、建立明王朝的战争中屡立奇功,朱元璋下诏赐其贵族姓氏“伍”。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伍儒奉诏自北平迁居今江苏南京,授职钦天监漏刻科博士,掌管雨花台山麓的“回回司天监”,长达50年之久。因家学渊源,伍儒后人曾“历五世皆世其官”,或为“博土”,或为“司历”,有“博士官六代”之美誉。

(光绪壬辰科殿试登进士、内阁中书主事、浙江武备学堂首任总办伍元芝家谱)

伍舒芳医药文化来源可一直追溯到其元、明两朝始祖伍儒处。中华医药是实践性科学,起源于上古神农尝百草,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土壤,至战国时期,通过对以前医学知识的总结,引入阴阳五行学说,出现了《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药学术体系和基础。后融合儒家、道家思想,形成“天人感应”、“君臣佐使”等哲学思想,并先后出现张仲景、葛洪、孙思邈等著名医药学家。至宋朝,“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成为不少有为士大夫的抱负和追求。伍氏家族与儒学高官、道家名士、皇家太医、西域迁入的医药学家等接触频繁,交往深厚,渐通医道,其家族中亦出现不少名医。

伍儒第十二世孙伍宏宪秉性聪颖,厚德勤学,年少时已为太学士,后游历全国,潜心钻研中华医药。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伍宏宪由南京溯江而上,举家迁往重庆,定居太平门。太平门是古代渝州府及巴县衙门所在地,有善堂一家,长年免费施粥施药,救助穷人,因经济来源不足,善行难以为继。善堂负责人见伍宏宪乃高官之后,家族经济基础雄厚,学识渊博兼有医德仁心,集儒、医、道、武之大成于一身,遂托其接管善堂。伍宏宪乃广集全国道地药材,博采众长,为我所用,炼制膏、丹、丸、散、液,创制出伍舒芳万应寿世膏、阳和解凝膏、红毛拔毒膏、文王种子膏、伍氏金创散等传世珍品。因用药珍稀精良、配方独特、工序繁杂,疗效奇佳,世人争相上门索取。善堂难以应对,被迫改免费施救为半价收费,后逐步过渡到收取全价。由此,伍宏宪将善堂更名为“伍舒芳香室”。




伍舒芳药品上造福达官显贵,下荫蔽黎民苍生:巴县正堂王忠武因其夫人用伍舒芳文王种子膏治愈其不孕不育症喜得贵子,特赠匾“心存寿世”;重庆知府赵秉渊用伍舒芳万应寿世膏治愈其陈年痹症。伍舒芳药品因为朝廷大员的推崇广泛应用于官方和军队。伍舒芳香室由此声名远播,门庭若市。

(伍舒芳文物,现存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伍氏家族枝繁叶茂,人才辈出:有高中甲戌科探花,曾任广东盐运使、云南布政使、湖北巡抚,与林则徐一起在武昌禁鸦销烟的伍长华;有光绪壬辰科殿试登进士三甲第92名,任过内阁中书主事、浙江武备学堂首任总办的伍元芝;有追随孙中山参加同盟会,投身辛亥革命的伍崇仁;有任民国教育部普教司司长,浙江、江西教育厅厅长的教育家伍崇学;有毕生从事教育事业的伍崇贤。此外,伍氏家族经济实力雄厚,不仅参与了其时国家经济命脉之一的盐业经营,并创建有川盐银行,伍剑若即为民国时期重庆川盐银行行长。


伍舒芳香室,从诞生之日起,就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祖蒙皇帝恩宠,世受医家熏陶,政治上得巴县正堂、重庆知府、湖北巡抚、内阁中书主事之倡扬,经济上以川盐银行为后盾,教育上有家族中多位教育家的家风学风传承,经营上秉承“心存寿世”、“不二价,童叟无欺”、“药材道地上乘,配料一钱不少;修合循制天造,规程半步不减”的先进经营思想,使其创造了几百年里长盛不衰的经营奇迹,成为川渝两地实力强劲的百年药号。


(伍舒芳香室文物,现存于三峡博物馆)

(伍舒芳香室文物,现存于个人收藏家)

因伍舒芳在中国南方医药行业的特殊影响力,1956年,重庆市委、市政府完成对伍舒芳的社会主义改造,企业改制为公私合营重庆市市中区国药商店。



(1953年伍舒芳工商登记证、工商联会员证,现存于重庆市档案馆)




(1950年代伍舒芳工商登记材料,现存于重庆市渝中区档案馆)

(1956-1958年,伍舒芳万应狗皮膏包装袋封面,现存于私人收藏家)


1958年,重庆市委、市政府以重庆市中区国药商店为基础成立了地方国营重庆市市中区国光制药厂,将其打造成为四川省医药产业龙头企业。









(《国光制药厂组建经过的情况介绍》,现存于重庆市档案馆)



(1959年国光商标注册授权使用文件,现存于重庆市档案馆)
1980年,国营国光制药厂改制为重庆中药厂。


(现由重庆希尔安药业有限公司存档)
1988年起,重庆中药厂开始对外扩张兼并。1991年,重庆中药厂改制为国光集团·重庆中药总厂,打造了虎骨麝香止痛膏、复方枣仁胶囊、石斛夜光丸、羚羊感冒片、川贝枇杷糖浆、香砂养胃丸、小儿惊风丸等一大批风靡于世的知名品牌,创造了闻名全国的“国光现象”。

(伍舒芳工商登记档案,现分别保存于重庆市档案馆、渝中区档案馆)

(中国知网文献)



2002年,重庆希尔安药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国光集团·重庆中药总厂,继承和发展了国光集团·重庆中药总厂及伍舒芳300多年的历史和中医药文化,并将其发展成为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占地面积500多亩、总资产近30亿元、拥有209个生产批文的综合性制药企业,打造出麝香追风止痛膏、麝香海马追风膏、跌打七厘片、复方枣仁胶囊、小儿黄龙颗粒、金蝉止痒颗粒(胶囊)、巴戟口服液(胶囊)、独活寄生合剂等一大批享誉海内外的知名品牌,被评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生物产业基地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从2010年起,重庆希尔安药业有限公司成立企业文化部,开始系统发掘、整理伍舒芳历史和中医药文化。
2011年、2014年,公司在两大医药类别重新注册“伍舒芳”商标。
2014年10月,公司投入巨资打造的伍舒芳文化厅全面建成开放,恢复重现伍舒芳历史、文化。
2015年8月希尔安药业“伍舒芳”商标被重庆市商业委员会授予 “重庆老字号”称号。
2016年6月,伍舒芳膏药传统制作技艺被重庆市人民政府、重庆市文化委员会认定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

2018年12月,重庆伍舒芳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充分挖掘利用好伍舒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并将“把伍舒芳品牌打造成为中国十大中药经典品牌之一”确立为集团战略目标之一。
2021年12月,伍舒芳文化厅被授牌“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十佳展示场馆”;
2022年,伍舒芳申报中国驰名商标;
2024年,伍舒芳成功申报中华老字号并获批认证。

从“心存寿世”到“德布天下,药济苍生”。今天,伍舒芳健康产业集团正致力于“融通守正五千年中医药文明,传承创新三百载伍舒芳文化,担当践行新时代中医人使命”。
文:谭强
注:文中文物、档案、文献由谭强查阅自中国·重庆三峡博物馆、重庆市档案馆、重庆市渝中区档案馆、重庆市工商联、重庆市渝中区政协、重庆市渝中区工商联等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