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详情

从“伍氏金创散”到“跌打七厘片” ——光耀史册数百年的伤科圣药



1860年,清代名医谢元庆著《良方集腋》,所收录的七厘散同样是伍氏七厘散的配方。据《良方集腋》载述:“此方传自军营,凡打仗受伤,屡有起死回生之功。而两粤云贵得此方,调治斗殴诸重伤,无不应手立痊……功效如铁扇散更为奇捷,诚急救之神方,济世之宝筏焉” ;并详述:“(七厘散)专治跌打损伤,骨断筋折,血流不止,或金刃重伤,食嗓割断。不须鸡皮包扎,急用此药干掺,定痛止血。先以药七厘烧酒服之,量伤之大小复用烧酒调敷,立时见效”,且“(七厘散)并治一切无名肿毒,汤泡火灼,亦如前法。伤轻者,不必服,只用敷”。

 


新时期更名“跌打七厘片” 继续优化

1956年,伍舒芳香室完成社会主义改造。1958年,重庆市市中区政府在伍舒芳香室的基础上组建国营国光制药厂。1963年,七厘散被收录进《中国药典》,其配方仍然是伍氏七厘散的配方,伍氏配方的七厘散正式成为医学典籍认可的官方版本。而后每个版本的《中国药典》收录的七厘散均为此方,伍氏七厘散配方也因此成为唯一进入国家药典的七厘散配方。


因三七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之功效;而当归则有补血、活血之效,故国营国光制药厂在其配方中增加了三七、当归,同时增加了红花、乳香、没药的剂量,并在原散剂的基础上增加了片剂剂型,称为“跌打七厘片”。跌打七厘片来源于经典并高于经典,不仅大大提高了其疗效,而且更加方便患者服用,从此独步杏林,为患者和医生所青睐。1980年后,国营国光制药厂先后更名为重庆中药厂、重庆中药总厂。


2002年,重庆希尔安药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重庆中药总厂,收购承接了原重庆中药总厂122个品种,其中就包含了跌打七厘散和跌打七厘片,随着企业生产条件和科研水平的不断提升,产品品质日臻完美,跌打七厘片已成为治疗外伤出血、骨断筋折、促进筋骨损伤愈合的伤科圣药,深受医药大家之推崇,并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国家发明专利,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认定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被重庆市科委授予重庆市重点新产品、重庆市高新技术产品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