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详情

伍舒芳药坊非遗展厅建成后举行首次伍舒芳传统膏药古法生产培训,试生产取得圆满成功



待煎制药材焦枯,炒动时发出脆响后,关掉降温,然后滤渣提纯,经反复多次提炼后再将无杂质的药油移至下一环节继续熬炼。


IMG_3391.jpg


与前面几项步骤相比,熬炼药油更是严谨枯燥,熬制时间更是需要5~6小时,同样需把握好“武火猛熬”和“文火细煎”的不同火候火色,此为熬制膏药的关键,药膏熬炼的“奥妙”潜藏其中。因熬油适中与否决定膏药的质量,如油熬得不到火候则膏药质地松软,贴后受热流动不能固着于患病部位;如熬油太过,不但出膏量少,更重要的是使膏药质地变硬,粘着力小,容易脱落并形成废品。须熬油至“滴水成珠”方为恰到好处,或观察油烟以判断火候是否恰当。


IMG_3397.jpg


橡胶膏剂车间主任夏维担任药油熬炼的掌火人,他一直守在锅边,不时蘸一滴药油滴入水中,观察其是否能够聚结成珠状。一次次试验,药油滴入水中都很快融化到水里,于是便不断调整火力大小,直到下午3点多,众人惊喜地发现,药油滴入水中真的凝结成为珠状,晃动水也不再散开、融化,大家顿时欢呼雀跃。经多次实验证明均成滴水成珠后,随即将锅离火,并不停搅拌降低油温,然后将炒熟的漳丹慢慢倒入锅中,此时,药油沸腾,浓烟升起,药味弥漫,现场气氛达到高潮。熬油人不停地均匀搅拌,又经过一段时间的搅拌,药油逐渐形成浓度适当的半流体状,并逐渐变黑,而且散发出绸缎一般油光闪亮的光泽。此时,再做一次“滴水成珠”试验,半流体状药膏入水后同样凝结成珠,且捞出后能捏成团状,表现膏药熬炼已然“老嫩适中”。这是其火候中非常关键的一步,熬得“太老”则脆而硬,没有粘性;“太嫩”则粘性太大并有弹性,不易固定贴于患处,容易移动,而且很难揭下。这一锅膏药确实黑浓粘稠,老嫩适中,绝对是一锅上等膏药。


IMG_3404.jpg


陈云总监与夏维讨论后,认为时机成熟,然后关火,并不断搅拌降低膏药温度,待温度适中时,陈云总监开始向用“水飞法”去除火毒,即向膏药中喷水雾,水汽蒸腾,携带膏体中有毒成分排出室外。“水飞法”去火毒后,陈云总监一声令下,夏维端起铁锅,将药膏缓缓注入一盆清水中,此为“入水浸泡”去除火毒之法,此过程需要七天七夜,每天只早晚换水两次,然后还要经历晾干储存,最后才能加热融化、摊涂成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