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诗歌的名义回望历史,传承中华传统文化,配合钓鱼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正在冲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伍舒芳近日鼎力支持钓鱼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活动,大力赞助《钓鱼城》长诗北京分享会,获得全国40多家有影响力的媒体关注。
近日,由中国诗歌网、巴金文学院、成都文学院、小众书坊主办,重庆伍舒芳健康产业集团(希尔安药业)、重庆市合川区作家会、成都迪康药业协办的赵晓梦长诗《钓鱼城》研讨暨分享会在北京成功举行。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北京青年报、新华网、中新网、新浪网、搜狐网、凤凰网、中国作家网等,等40余家大型主流媒体聚焦活动,进行了大规模媒体宣传报道,且均在文中专门写有重庆伍舒芳集团名称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钓鱼城申遗等语言,引起众多诗歌爱好者和历史爱好者的热议。
据史料记载,公元1259年,成吉思汗之孙、蒙古帝国大汗蒙哥本人在重庆合川钓鱼城下“中飞矢而死”。于是,世界历史在钓鱼城转了一个急弯,正在欧亚大陆所向披靡的蒙军各部因争夺可汗位置而急速撤军,全世界的战局由此改写。钓鱼城因此被誉为“上帝折鞭处”,钓鱼城也因长达36年坚守,被世人看做是英雄之城。在钓鱼城下出生、长大的诗人赵晓梦,怀着对故乡深沉的感情的凝结,用10余年的时间收集钻研史料,写作大半年,创作出1300行的长诗《钓鱼城》。这部长诗,既是赵晓梦的第一部长诗,也是首部反映改变世界历史的“钓鱼城之战”长诗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