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详情

原国光集团总裁、重庆中药总厂厂长刘宗朝去世 希尔安药业派代表前往吊唁



神奇的“国光现象”


       国光集团以重庆中药总厂为核心企业,逐步实施外延性规模快速扩张。1988年兼并濒临倒闭的璧山县果品饮料厂,改建为重庆中药总厂一分厂,承担该厂所负的230万元债务。在1989年全国市场疲软的大形势下,一分厂仅4个月就创产值400多万元,利税39万元,1990年实现产值1000万元,利税250万元,偿还了原璧山县果品饮料厂所欠的230万元债务。该厂得救和迅速腾飞的消息经各种渠道传向社会,致使要求被兼并的厂家一个月之内就达53家之多——出现了神奇的“国光现象”。


       《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重庆出现国光现象》,全国各大媒体竞相追逐报道,“国光现象”引起全国强烈反响,重庆9区12县中的16个区县纷纷到重庆中药总厂联系洽谈“兼并、联合、扶贫、救困”事宜,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的厅局级干部甚至市长亲自带队来到重庆中药总厂,热情邀请其去兴办实业。重庆、四川的科研机构(如四川省中药研究所、重庆中医研究所、成都中医学院、机械工业部第三设计院等)纷纷与国光集团建立合作关系,全国各地的各类人才1300余人来信、来访要求成为国光集团的一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药材总会有关领导到重庆中药厂实地考察后曾作出决定:“将重庆中药厂投资建成中国一流的最大规模的中成药厂”,初步意向在江北征地,投资规模9000万元。


让国光在山城之巅照亮世界


       在刘宗朝的推动下,员工福利空前优厚。重庆中药总厂在全国首先实行“六·五”工作制(每天工作6小时,每周上班5天),在全国首开“生日假”制度之先河,三伏天实行集体避暑10天的带薪休假制度,职工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格、兴趣、特长、爱好选择工种工作。每到周末,公司就用四辆大巴车载着信心满满的富裕员工到解放碑商业中心豪迈购物……重庆中药总厂优厚的工资福利让所有人羡慕不已,其时想进重庆中药总厂工作的人排着队托关系说情,其中不乏大学教师、银行职员和公务员等。


       刘宗朝还制定了国光集团企业管理大法——钢轨计划,建立起“只讲制度,不讲客观;只讲职责,不讲情面”的原则和“佼佼者上,平庸者让,不称职者下,以权谋私者撤”的先进用人理念和用人制度。


       刘宗朝为此放言,要“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企业集团内部落到实处,创造出一片各类人才生存和发展的绿洲……让国光在山城之巅照亮世界”。

(二)从失控到崩溃


       然而,大规模的对外扩张也使国光集团成为一列失去控制的火车,一路飞奔却已刹车失灵。到最高峰时,国光集团号称旗下拥有108个分厂、分公司及子公司,各分厂、分公司、子公司及在全国各城市设立的办事处、经营部都纷纷伸手向集团要钱,国光集团应接不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