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游主任指出,伍舒芳历史悠久,但因历史原因企业多次改制更名,虽然现在进行了系统挖掘整理,但因中间有几十年的断层,一些知情的老人相继离世,使伍舒芳历史文化研究还存在很多未解之迷,存在进一步发掘、完善的地方,以便进一步梳理历史脉络,提炼文化精华。
雷霆博士称,柳长华教授根据长年研究中华医药史的经验判断,伍舒芳始创时初衷应该是做香料(回香),因后来以伍舒芳膏药为代表的中成药异军突起,使企业经营重心发生了偏移和多元化,扩张到中成药和芳泽可亲,故应从香料的角度深入探索伍舒芳的起源,并突出其特色产品如“万应寿世膏”的独特性。同时他认为伍舒芳非遗申报应该着重从“万应寿世膏”配方的独特性方面论证应列入国家非遗传承与保护的必要性。并特别强调国光制药厂这段历史资料承上启下,至关重要,尤其是对特殊历史时期的断节上可以有更深入研究。
杨恺博士建议深入挖掘传统配本、仿单等历史文献。
黄昕硕士则提议从重庆的府志、县志、重庆南纪门清真寺的寺志、巴县善堂等历史文献中去查找关于伍舒芳的更多历史线索和记录。
胡笺舒老师从非遗传播的角度提出,应开发新的传播渠道,并寻找品牌故事来彰显品牌理念。
曹碧晏老师则指出申报书中关于膏药特征的描述需更加详细,以突出其特色。
在参观伍舒芳文化厅的过程中,各位学术精英踏入伍舒芳文化厅后,立即被展厅内丰富的历史文献和档案文物所吸引。他们迅速聚集在一起,专心研读和观赏,瞬间便能从文献文物中准确地抓取出了伍舒芳的关键信息,并迅速解读出文物、文献、档案的内容并还原其历史作用,充分展示出了其在历史文物与文献研究方面的专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