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舒芳文化厅完成优化升级

希尔安药业  2020/12/8  来源: 本站

【字体: 】  【打印此文

历时8个月精心策划、设计和制作安装,近日公司文化厅优化升级改造工作全面完成,正以全新的面貌、更加丰富深厚、精准可靠的历史文化内涵呈现在观众面前。




今年的文化厅优化升级包括了伍舒芳文物的复原、原电脑刻字牌匾优化升级为书法家题字及雕刻家手工雕刻制作,伍舒芳公私合营工商登记证及工商史料选辑等珍贵档案文献的复制与展现,伍舒芳历史故事修订与完善,伍舒芳质量观的提炼与艺术表现,伍舒芳传统膏药制作工艺流程介绍牌的重新设计与制作,生产基地沙盘更新,破损部位的更新等等。






       据企业文化部经理谭强介绍,希尔安文化厅于2014年底建成并面向观众开放,至今已运行6年的之久,接待了数以万计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各类客户、供应商、公司客人、企业员工等等,成为全方位展现公司历史、文化、产品、形象等的重要宣传载体,期间于2018年底拓建伍舒芳药坊非遗展示厅。但是随着2018年底公司注册伍舒芳健康产业集团,同时随着企业文化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更多的珍贵历史档案文献被发掘出来,需要对文化厅内容布局重新进行规划并展示;同时,伍舒芳历史故事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公司建设的不断推进,而建设过程中对原规划设计根据新情况进行了调整,另外一些部位文图因时间久远,磨损严重。以上种种因素导致需要对文化厅进行优化升级。





此轮文化厅优化升级以手工雕刻牌匾替换原有电脑字牌匾尤为瞩目。据谭经理介绍,此轮复原的文物牌匾包括“伍舒芳香室”(两块)、“不二价童叟无欺”、“伍舒芳只此一家”等四块牌匾,为尽可能真实地还原文物,企业文化部组织了著名书法家杨应魁、朱正平,木石雕刻家张礼雄,印章篆刻师吴灿,美术设计师谢富贵、秦瑶等共同参与讨论,借助现代电脑技术,对伍舒芳文物上磨损的字迹、图案进行了修复还原。此外,还由著名书法家杨应魁、李儒贤题写,重庆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合川峡砚代表性传承人、著名木石雕刻家张礼雄亲自捉刀雕刻,完成了伍舒芳质量观、伍舒芳文化厅、伍舒芳药坊及对联等6块牌匾的创作。这批牌匾选材全部采用8~10公分厚的老柏木,还原出牌匾的厚重沧桑感。





       特别是其中一块“伍舒芳香室”牌匾,上面有金属包边,因为工艺繁琐复杂,需要做设计、下料生产以及做旧处理,但又只生产一幅,几乎没有一家公司愿意接这个费力又不赚钱的“渣渣业务”。雕刻家张礼雄为了达到最好的效果,联系了许多公司,克服了重重困难,最后才勉强找到了一家公司为自己加工生产,圆满完成了金属包边的制作。





       在伍舒芳药坊,还新增了伍舒芳质量观牌匾——“药材道地上乘,配料一钱不少;修合循制天造,规程半步不减”。这是伍舒芳历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包括原来电脑刻写的伍舒芳药坊对联“鼎炉火暖炼成济世膏丹,本草香流凝作回春丸散”等作品,也请书法家题写后,由雕刻家手工雕刻完成,雕刻家甚至连书法作品中用笔的虚实、笔墨的浓淡等都尽最大程度进行了艺术还原,使最终出来的雕刻作品灵魂自然,活色生香,耐人寻味。



伍舒芳质量观牌匾——“药材道地上乘,配料一钱不少;修合循制天造,规程半步不减”


       其他更新包括,将“希尔安文化厅”改为“伍舒芳文化厅”;伍舒芳膏药传统制作技艺工艺流程以竹简形式书写,使之更有历史韵味;沙盘新增中成药数字化提取车间和智能仓库等。



白色建筑为中成药数字化提取车间和现代化智能仓库


       此次升级改造和维护更新,补充、修正了伍舒芳文化内涵,使伍舒芳文化更立体丰满,展厅历史证据更丰富完美,更具说服力,格调更加高雅,文化品味更深厚,更经得起推敲。将为保护、传承、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伍舒芳中医药历史文化,展现希尔安良好形象优化了平台和载体,助力公司实现“打造百亿医药企业希尔安,塑造十大中药品牌伍舒芳”的企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