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奋斗的伍舒芳人 第三期
2002年10月一次偶然的机会因为缘分迈进了希尔安的大门,很荣幸成为了希尔安的一员。站在新人入职的大门前,每挪一步都仿佛踏在了时间的印记上,这既是对我学生时代的告别,也是对我职业生涯新篇章的开启。在这金秋的十月,不仅仅是一个季节的更换,更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当时的希尔安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作坊,位于大石镇的长安寺村,设施简陋,我进入的胶囊车间从外表看来就是普通农家小院的住宅楼,楼下是粉碎组、提取组,楼上是充填组、铝包装,在主任的带领下,我们组一分为二进行生产,一组人员在大石厂区保供生产,另一组人员则安排在合川新厂区为希尔安首次GMP认证做准备。学医的我对药品生产行业还很陌生,看着师傅们拿着空心胶囊壳一粒一粒的快速填满在囊盘里是那么的轻车熟路,而我在开始拿着胶囊就像抹油似的丝滑,不听使唤。在师傅们的悉心教导下,我每天认真练习,积累经验,逐渐跟上了生产的节奏。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保质保量的完成了生产任务,也顺利的通过了GMP认证。这一举措标志着公司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达到了国家认可的标准,也大大提升了公司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为日后的辉煌发展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2003年我们搬进了合川希尔安大道新厂区,开启了新的发展之路。从之前的半自动操作到全自动设备操作,从单一的胶囊剂,液体制剂新增了、颗粒剂、片剂、茶剂,散剂等剂型。我从开始的充填操作岗位成为了多岗位操作能手,胜任了洁净区除制粒以外所有岗位的工作,充填,铝包,颗粒分装,压片,包衣,茶剂分装,瓶装工序。经过不断的学习努力,我担任起了这一个庞大小组的组长。在这期间除了自身的成长以外,我也注重团队的建设与人材的培养,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与技术,无私的传授给组上员工,鼓励她们要勇于创新、敢于担当,一批批优秀的员工由此脱颖而出,成为了生产一线的中坚力量,也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无论是节假日的坚守岗位,还是面对紧急任务的冲锋在前,我们都始终坚守在生产一线,03年非典来袭大家都以厂为家驻扎在公司,加班加点的投入到生产中,以确保药品供应充足,为销售提供了生产保障。
转眼来到了2014,随着公司发展的不断壮大,公司厂房搬迁到了九峰山路。销售模式的变革给公司带来了新的转机,随着国家对医药行业监管力度的加强,为了提升产品质量和效率,公司引进了先进的设备,踏上了自动化改造的道路。从最初的手工包装、人工投料到现在的自动化包装、自动投料系统,每一步改革都实现了生产效率质的飞跃。随着产品质量的显著提高从而使市场竞争力也得到显著增强。实现了唐董提出的“三五十计划”,加快步伐向着“10050”宏伟蓝图而前进。
面对“10050”这一壮志蓝图,我们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重重挑战。截至目前,公司已手握16种剂型、超210个生产批文,彰显出强大的产品阵容与坚实基础。为加速推进未上市品种的成熟落地,我们正全力投入到工艺优化之中,确保每一款产品都能按计划顺利面世。这不仅是对品质的不懈追求,更是向“10050”宏伟目标迈进的坚实步伐。
曾经的十二年我将自己的汗水与智慧献给了生产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药企一线工作者的初心与使命,奠定了我实践生产操作的基础。现在的十年我转入了一线的后勤岗位,把在一线积累的经验和后勤岗位的工作相结合,以确保车间生产工作所需物资的充足和有效管理,以保障产品质量的稳定提升。
我深知车间的物料工作繁重且关键,需具备更强的责任心,在岗期间负责物料的领取、发放、存储、管理等多个方面。按生产指令准确领入、复核,及时的向车间名工序发放物料。不允许一次错发漏发。期间还不断学习本岗以外的知识,向技术员学习探讨工艺问题,向QA人员学习现场监控以及法规的学习。两次疫情期间主动申请驻厂,承担起了一线操作员,搬运,物料岗位的工作为销售保驾护航。
公司用二十余年的时间书写了一部辉煌的蜕变史,我也见证了希尔安一代又一代人的担当,展望未来,我相信,只要心中有梦,脚下有路,每一个平凡的岗位都能绽放出耀眼的光芒。我们将在唐董提出的“我们既是美好蓝图的设计者,又是宏伟事业的建设者,同时也是幸福生活的享受者”的激励下而努力奋斗。
文案:朱利华
编辑:蔡贇同
审核:谭 强